撰文 | 邵阳
编辑 | 西瓜
传统电缆企业如何绝处逢生
数据显示,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已实现年产值超万亿元,线缆行业规模居全球第一,线缆产销量全球第一。
然而,虽然电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,却存在“大而不强”的短板。有外商坦言,最看重的是中国产品的性价比,如果选择高质量电缆,就选择德国美国日本的了。
原材料等上游资源成本不断冲高,核心技术始终受制于人,国外一线品牌长期占据高端市场,资本推动头部企业不断攻城掠地,让不少国内电缆企业只能不断往产业下游延伸。
中国大量的中小型电线电缆企业仍旧在中低端产品中激烈竞争,无法实现有序良性增长。
此时,一位河南人对电缆业产生了兴趣。刘向阳是上蔡人,他曾在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,又考上了中央党校的博士和中国社科院的博士后,历任大学教师、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。
正在接受采访的刘向阳
2007年起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系统公司从事投资管理工作,在2016年他辞职创业,一脚迈进了跨境电商的洪流,深耕于创新创业投资、供应链金融领域,现为厚金(北京)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。
后疫情时代,多年的行业敏感让他意识到产业数字化将是未来大势所趋。
既有极强的投资专业能力,又有躬身创业的成功经验。深厚的资本运作能力加成熟的产业数字化功底,是刘向阳身上最为显著的两个标签。
对电缆行业现状分析研究后,他很快开出了一剂“药方”:做电缆行业的产业数字化+数字外贸。于是黄河云缆应运而生。
黄河云缆的工业互联网图谱:可溯源+可视化,智慧工厂+数字外贸
在做了30多年的电缆行家看来,当下的中国电缆产业,最大的问题当属行业信任体系建设的不完备。
涉及金额较大的工业产品订单,老外肯定要亲自实地看厂和原料,但一些厂家是表面一套,真正生产的产品却是“背地一套”,“真芯”变“假芯”。
如何跨越电缆行业长期存在的信任“鸿沟”,是摆在当下众多电缆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,这是中国电缆产业的“痛点”所在。
立足于行业痛点,黄河云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,建立完备的产品溯源+可视化体系,其重要抓手就是区块链技术。
刘向阳解释说,在很长时间里,区块链技术被滥用和污名化的情况很严重,但在解决电缆行业的信任问题上,区块链却提供了可落地、可执行的解决方案。
据刘向阳介绍,由于区块链技术具备可溯源、防篡改且不可逆的特点,平台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后,便可将电缆交易的签单、排产、生产、检验、发货等全流程进行加密。
同时将生产和交易全流程的数据共享给买家,让客户实时可见,进而保证所有交易环节的绝对真实。
在黄河云缆平台上,全线产品都添加了“可溯源”绿标,客户成功下单后,通过点击订单管理中的“Traceability”(可溯源)按钮即可进入产品溯源界面。
黄河云缆溯源系统大数据显示
产品用了哪些材料、生产进入到哪个环节、由哪位操作工人进行、生产进度等所有的生产细节甚至生产参数都会同步到客户。同时,借助于区块链技术,让生产和交易的全流程可溯源、可视化,可以确保电缆交易的风险可控、问题可查、责任可究,进而做到严格把控产品品质,维护交易信任。
黄河云缆大胆试水,公开了各项生产数据,这在行业内前所未有,意味着公开化运营,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也将带来正面推动。
据介绍,目前,黄河云缆拥有自营及OEM工厂10余家,拥有完整的检测检验体系、完备的品质管控体系、全流程的物联网溯源体系、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。平台的各项技术细节正在完善,海外推广即将全面铺开。
据刘向阳透露,平台上线两个多月以来,已经有多家海外企业通过平台订购电缆产品,目前询盘金额已达1亿多美元。
黄河云缆,为传统制造业走向数字外贸打个样
背靠万亿市场,黄河云缆的未来空间,难以想象。
但黄河云缆的工业互联网转型实践,其意义不仅限于此。
放眼全国及全行业,强化数字思维、进行数字化战略转型,大力发展数字经济,借此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,提升产业竞争力,已是全民共识。
于传统制造业而言,如何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,推进智能制造和产业升级,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其突围指明了方向,黄河云缆无疑已经走出了坚定的一步。
邵阳
“数字光年”主理人,
专注于数字经济时代下
技术与商业的观察与分析